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仅用3年多,科创板企业数量逼近500家

更新时间:2022-10-12 05:18

  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增至473家,总市值达到5.94万亿元。预计登陆科创板企业数量将达到500家。

  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正式交易。历经三年多,截至2022年9月30日,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增至473家,总市值达到5.94万亿元,其数量增速远超上证主板和深圳主板,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无疑是科创板开市3年多来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科创板前三大细分主题产业依次为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和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数据显示,440家科创板企业披露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29家企业的研发人数超过1000人,中国通号的科研人数达到了4270人,奇安信-U、传音控股和百济神州-U三家企业的研发人数都超过了3000人。

  从研发支出看,2022年半年报显示,456家科创板企业上半年的研发支出总共达到了522.512亿元。单家企业中,共有5家企业在2022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超过50亿元,百济神州-U位居首位,中芯国际和晶科能源的研发支出紧随其后,分别达到了22.94亿元、22.11亿元。同期研发支出超过1亿元的科创板企业共有108家。而研发支出占营收比超过100%的企业有4家,超过20%的企业共有116家。

  科创板明确的定位,使得其成为A股硬科技的代言人。回望过去三年多,市场化改革的试验田同样是其鲜明的特点。

  兴业证券认为,科创板在整个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实现了注册制的试点,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创新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包括强调信息披露、率先开放发行定价、实施保荐跟投、改变二级市场交易制度、允许红筹架构企业上市,这一切是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这些制度也极大提高上市审核效率,并总结出一套经验供创业板参考,完美发挥了注册制试验田的作用,为全面注册制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英证券认为,科创板开市3年多,也是注册制试点的3年多。科创板为中国“硬科技”企业打造了专属资本市场平台。科创板首次在A股试点IPO标准的多元化,让企业IPO变得更加包容,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科创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而且让其上市时间表变得更加清晰和可预期,使上市时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红筹企业都有在A股上市的机会。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两者相伴而生,推动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交易、公司治理、跟投、退市等领域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已取得较多重要成果并拓展至其他板块,科创板仍为资本市场改革重要的“试验田”。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认为,注册制、强制跟投、做市商制度等,是A股市场不断成熟进化的标志。科创板作为A股市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避免了新制度大规模推行对A股市场直接冲击的风险。与此同时,“先行者”的身份也给科创板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有效促进了科创板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