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的原配名叫臧黎璐,女方比于冬小6岁,家境殷实,父亲是南京电影公司的发行经理。1997年的一天,臧黎璐去臧亲的办公室,正好遇到了与臧父有业务往来的于冬。臧黎璐
、中信、复星、红杉及软银赛富等顶级产业及投资机构组成私有化财团,以27.4元人民币/普通股或13.7美金/ADR,8.6亿美元的对价完成了对博纳影业集团的私有化。
私有化完成后博纳在国内开启了两轮融资,张涵予、黄晓明、章子怡、陈宝国、黄建新、韩寒、毛俊杰等7位自然人明星股东以及万达影院等投资方纷纷入股,估值近160亿元,与退市时相比增长了2.88倍。不得不承认,沈南鹏当年的判断没错。
2017年9月,博纳正式递交A股的IPO申请。就在一切正常方向前进的同时,不曾想,中介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突然爆雷,拖了后腿。
虽然瑞华会计事务所是因为卷入了康得新的财务造假案,与博纳并无关联,但财务造假毕竟是上市公司的大忌,因此,博纳躺着中枪,IPO申请被迫中止。
2018年,博纳又遇上了影视行业政策收紧、资本退潮、经营乏力等多重挑战,影视公司的A股IPO之门被轰然关上,至2020年中旬,国内都没有一家影视类公司成功IPO。
2020年,随着疫情在国内的陆续爆发,电影行业再受重创,同年,博纳影业副总裁黄巍毫无征兆地跳楼自杀,也让博纳饱受非议。
但这些意外事件以及不幸运,统统不足以打消博纳在A股上市的野心。2020年8月底,换了审计机构的博纳影业再次冲击IPO,11月通过发审会,但因为飘忽不定的业绩问题一直没拿到正式批复,多亏2021年《长津湖》挽救了公司业绩,帮助其在今年7月拿到IPO的正式入场券。
只不过,这距离公司第一次报送招股书过去了差不多五年。
一边投资根正苗红的主旋律电影
一边拿着新加坡绿卡套现14亿
8月18日,也就是明天,于冬终于可以带着他的博纳影业去深圳敲钟了。
桃色绯闻会不会影响博纳影业在A股的首次亮相,想必只有等明天开市揭晓答案了。
根据凌通社的梳理,于冬实际在IPO之前已经获得新加坡永居身份,并且通过自己旗下大大小小的公司累计套现了14.31亿人民币,目前,于冬合计控制博纳影业28.09%的股权,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有了钱,移民新加坡或者在新加坡永居,似乎已经成了近两年国内富豪的共识。如阿里曾经的“十八罗汉”之一、被称为“支付宝”女王的彭蕾,最近就被媒体爆料已经移民新加坡,其丈夫,同样出自阿里的孙彤宇,早在七年前在新加坡购买了一套价值3亿人民币的大平层。
较为讽刺的是,于冬和他的博纳影业,几乎自2017年以来,每年都要产出几部根正苗红的“主旋律”电影,以提振公司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并上映的国产影片共18部,累计实现票房175.21亿元,其中,就包括《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红海行动》、《中国机长》、《建军大业》、《烈火英雄》、《紧急救援》、《中国医生》等多部“主旋律”电影。整体来说,这些“主旋律”电影的赚钱效应不错,甚至堪称博纳业绩的法宝。例如,《长津湖》实现票房收入57.75亿元,位居中国影史票房冠军;《长津湖之水门桥》仍在公映中,目前实现票房收入超过40.6亿元;《红海行动》和《中国机长》在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收入分别排名第九位和第十五位。这次上市,博纳也会把募集到的资金用于投资《智取威虎山前传》、《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等十部几乎全是“主旋律”的电影。
不过,随着桃色风波的持续发酵,博纳影业的口碑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一些网友把于冬个人的传闻与公司关联起来。即便有爆款“主旋律”电影撑腰,但纵观博纳影业这几年的业绩,依然无法摆脱忽高忽低的顽疾。
2019年-2021年,博纳影业的总营收分别为31.16亿元、16.10亿元、31.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5亿元、1.91亿元、3.63亿元。
诚然,2020年的疫情对公司营收有一定的影响,但回溯历史,博纳影业的关键财务数据也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2017年至2019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9.97亿元、27.84亿元、31.16亿元。同期净利润并不高,分别为2.47亿元、2.69亿元、4.32亿元。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还过度依赖政府补贴。2017年至2021年,博纳影业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0.68亿元、1.02亿元、1.56亿元、0.66亿元和1.36亿元。如果扣除了政府补贴,博纳的利润就所剩不多了。
此外,博纳欲长期依赖“主旋律”电影的路子,根本行不通。一方面,“主旋律”电影扎堆,观众对于这类影片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同行虎视眈眈,博纳并非“主旋律”领域唯一的入局者,北京文化、光线传媒都在推出类似影片,并且票房和口碑都可圈可点。
总结起来,如何稳定业绩,并且持续稳定地输出为市场喜闻乐见的电影,是目前横在博纳面前最大的两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