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投资 >

资本市场这十年:补齐关键一环,北交所发挥重要枢纽作用

更新时间:2022-10-11 00:48

  证监会发布会表示,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新三板将启动全面深化改革。

  北交所正式开市。

  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已达114家,其中2022年以来共有35家上市公司登陆北交所。事实上,除了已经上市的北交所企业以外,已经通过审核或者完成注册待发行在北交所准上市企业有近20家。此外,还有100多家北交所拟上市企业正处于审核状态。

  据粤开证券此前统计,北交所前100家上市的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超八成,76%为中小企业。

  这100家公司2021年研发支出合计33.39亿元,研发强度平均为6.87%,是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4.78倍。其中22家属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100家企业员工总数7.8万人,新增就业岗位近5000余个,有效拉动社会就业。

  而作为北交所后备队的新三板也借此东风,逐步改变了之前乏人问津的窘境。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三板申请挂牌企业达203家,去年同期为47家,同比增长331.9%。这203家新申请企业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40家。

  与此同时,在北交所正式设立一年多时间以来,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大。据统计,在北交所设立一周年之际,合格投资者超513万户,有500余只公募基金布局。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功能,北交所近期以政府债为突破口,逐步探索债券市场建设,目前已成功发行国债4只、地方政府债18只,为北交所债券市场平稳起步奠定了基础。

  对于北交所的设立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日前接受

  一是畅通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枢纽作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北交所的上市企业来自于创新层、精选层,其引领示范效应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吸纳更多企业进入新三板规范治理,交易所市场服务的企业实现了更小、更早。同时,通过设立北交所可有效激活新三板交易量,便利私募机构利用新三板公开市场完成退出,拓宽了私募基金退出渠道。

  二是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形成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现阶段,科创板市场定位侧重“硬科技”特色,创业板则强调“四新”。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创业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市场定位会进一步细化,以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另外,伴随北交所的设立,新三板的枢纽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对接将更加通畅。区域性股权市场在小微企业培育、规范、融资、扶持政策综合运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储备了一批初具规模和规范性良好的企业。未来,这部分企业可能进入创新层、基础层进一步孵化,为北交所提供更多优质的储备。此外,从新三板摘牌企业也可以转到区域性股权交易所,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

  三是助力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有利于注册制的全面推广。当前我国正处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阶段,注册制的实施,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当前,新三板在公开发行并进入北交所的企业审查、融资并购等所有涉及证监会行政许可的相关事项,均按照注册制理念和程序设计,可有效对接注册制改革要求。因此设立北交所是注册制向更广泛中小企业的全面推广,有望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