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号,县委书记邓勇深入鲍集镇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共同探讨乡村振兴良策。他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强镇村两级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要立足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委副书记王兴国陪同调研。
调研中,邓勇一行先后来到鲍集镇淮西村、引河村,通过面对面交流、听取汇报的方式,详细了解鲍集镇基层党建、镇域经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情况,并就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淮西村位于淮河西岸,处于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交界处,与安徽省明光市潘村镇接壤,是盱眙县最偏远的行政村,同时也是地处安徽腹地的一块淮安飞地,两岸居民长期以来以摆渡往来,出行极为不便。在了解该情况后,邓勇指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求相关部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切实解决淮西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完善渡口的各项基础设施,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金风送爽,秋阳高照。田野里,微风吹过,麦苗的嫩绿洋溢着来年丰收的希望。邓勇一行来到淮西村的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农作物种植规模、田间管理。金秋时节,刚刚播种的小麦,麦芽陆续拱出地面,邓勇与大家一起谈发展,聊产量、话丰收。
“村里主要种植哪些作物?一年能轮作几季?”“一亩地的收益如何?村民如何从中增收?”邓勇认真察看小麦长势,询问土地流转规模、小麦田间管理、生产成本及收益等情况,并与村干部一道算起强村富民的“经济账”。2020年淮西村村集体经济为25.3万元,2021年实现45.1万元。地理位置的特殊让淮西村坚持农业发展致富的道路。今年加强与安徽皖垦种业合作,流转土地1658亩,帮助村民探索科学养殖蜗牛产业模式,努力在实现村美民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当了解到该村促进和带动村集体经济明显增收时,邓勇予以充分肯定。他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老人家的身体怎么样?”“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邓勇走进淮西村村民84岁老人杨兆长的家中,与老人家亲切交谈,关切询问他的家庭生活情况、经济收入、存在困难等,仔细查看他的居住生活环境,拉家常、问实情,嘱咐他及家人要保重身体。并现场叮嘱镇村干部要多到群众家中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群众所盼,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听完淮西村相关负责人关于该村基层党建情况汇报后,邓勇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注重发展和培养年轻党员干部,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带动致富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好村集体经济、环境卫生、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近年来,鲍集镇引河村坚持土地流转和投资收益为主,通过打好“党建引领”牌、下好“管理服务”棋、算好“利益联结”账“三个一”工作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不断增收致富。在鲍集镇引河村党群服务中心现场,邓勇指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事关农村长远发展、事关农民群众福祉的大事。各有关部门要勇于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立足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产业,拓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渠道,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统筹更多力量、整合更多资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