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ETF基金成分股近乎全线%,纽威数控、弘讯科技涨超6%,信捷电气、拓斯达涨超4%,巨轮智能、汇川技术等跟涨!
产业动态方面,越来越多的跨界巨头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据不完全统计,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美的、海尔等家电业领军企业以及比亚迪、奇瑞等大型车企纷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宣布重要举措或发布新产品。
此外,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包括开幕式、闭幕式、论坛及相关配套活动等,同期还将举办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世界机器人大赛。
资本市场方面,央行等四部门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要求落实落细构建科技金融体制的各项政策举措,探索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大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机器人作为“AI”落地的最终载体,是硬科技的典型代表,有望受益于科技金融的政策利好!
当前机器人板块中既有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产品新发等热点催化,又有骨骼机器人、灵巧手、传感器、机器狗等环节放量的真实数据支撑,想象力与确定性并重,机器人板块配置正当时。
人形机器人:正处于技术加速突破阶段,商业化落地路径仍未清晰,短期内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C端仍需发展时间与空间。
不拘于“人形”深度挖掘“AI+机器人”投资机会:可以看到,骨骼机器人、机器狗等环节已商业化落地,亦是当前相对确定性的投资抓手。
当前,越来越多的跨界巨头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包括家电、互联网巨头、车企等,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工厂以及家庭场景的应用,相关供应链也孕育着投资机会。
如:4月26日,奇瑞与AIMOGA团队联合研发的墨甲人形机器人完成首批220台全球交付。墨甲机器人已具备在4S店提供主动问候、销售指导、车型推荐和绕车讲解等实际服务能力,并在马来西亚4S店得到应用。
4月30日,美的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将于5月正式进入湖北荆州的洗衣机工厂,用于机器运维、设备检测和搬运等场景。
目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进厂打工阶段。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聚焦于汽车制造、3C电子及物流仓储等场景。在汽车工厂,人形机器人通过柔性化协作完成底盘装配、精密检测等高复杂度任务,如,特斯拉Optimus和优必选WalkerS系列已进入生产线实训,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安全性。
人形机器人在C端最具想象力。中泰证券分析师认为,机器人在C端应用最具想象力,但短期来看,工业制造场景下的任务相对聚焦,对泛化能力要求不高,该场景的机器人更快进入商业化阶段。在工业制造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之后,海量机器人的具身数据叠加算力技术的进步,机器人能力将逐步解锁,并向商用服务、家庭服务等更开放场景延伸,届时市场有望达到万亿级。
东吴证券指出,人形机器人工业+商业+家庭,预计远期空间1亿台+,对应市场空间超15万亿,25年为量产元年。
中信建投表示,应该不拘泥于“人形”深度挖掘“AI+机器人”的投资机会,比如外骨骼机器人、灵巧手、传感器、机器狗,这四个环节都不以人形的放量为必然前提,且能够有持续的数据验证。
其中,外骨骼机器人、机器狗商业化应用加快落地:
外骨骼机器人应用加快落地。外骨骼机器人是外骨骼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体,既具备外骨骼的人体辅助增强功能,又融合了机器人的自主或半自主控制能力,应用领域覆盖军事、医疗、工业和消费市场。据方正证券测算,预计2030年,康养、工业、户外、文旅等市场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超1000亿人民币。
机器狗软硬件技术相对成熟,商业化落地的更优选择。相比双足的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现阶段产业链完备+生产成本较低,目前机器狗已经在部分场景实现初步的商业化落地,短时间来看,机器狗会比人形机器人更快实现量产应用。根据GGII统计,预计到2030年全球四足机器人销量有望超56万台,2024-2030年销量复合增长率超过45%;预计到2030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0亿元,2024-2030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全球科技巨头/新秀全面下场布局人形机器人,行业量产奇点已至!全面拥抱人形机器人大时代,认准机器人ETF基金,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该指数结构与产业链环节高度契合,包括但不限于上游硬件部分的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技床、磨床、设备等;中游系统集成的软件算法、系统研发、装配、控制系统等;下游应用层的服务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机器人及其产业各环节的投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