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创新药ETF热门成分股多数飘红:三生制药、远大医药涨超5%,信达生物、石药集团涨超2%,翰森制药、康方生物涨超1%,百济神州、晶泰控股微涨。
交银国际认为,此次美降低药价行政令实为第一任期最惠国药价政策的延续,但尚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叠加存在各利益集团博弈,因此当前板块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过度担忧,且国产低价药品或许有潜在市场机会,但仍需重点观察后续执行情况。考虑到2025年下半年医保丙类目录等利好政策有望正式落地、板块回调后估值仍处历史低位,短期情绪波动企稳后可重点关注创新药板块。国内集采政策优化给予医院和企业更多灵活性及自主权,药品挂网规则统一则有利于加速行业出清,利好优质龙头处方药企业。
机构认为,随着创新药产业的科技属性进一步强化,AI虽然在药物研发中难以取代临床试验,但可提高临床试验成功概率,缩短研发周期,显著提升研发投入的回报率。临床试验阶段是药物研发中耗时最长、投入金额最大的一环,短中期内AI不太能颠覆现有的药物临床开发模式,但它会补充性地提高效率,包括在临床前的分子筛选、分子构建,以及在临床过程中,它有可能找到之前想不到的生物标志物,使得临床试验成果的概率提高。假设缩短研发时间1-2年,那么对应一个药品在专利期内能带来的回报也会增加1-2年,而且这1-2年正是药品在峰值销售最好的时候,因此对于研发投入的回报率改善将非常明显。
机构表示,今年创新药迎来较多催化。一个是学术会议上的中国药企频频出镜,包括刚刚结束的AACR和5月底即将召开的ASCO两大全球肿瘤领域的学术盛会,都有大量的国内创新药企业已经或将要披露创新药产品的临床前及临床数据,此外还有不少备受瞩目的国产创新药产品将在今年读出关键性的临床数据。上述数据可能会进一步验证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吸引全球产业资本的目光。
据中信建投统计,今年ASCO口头汇报研究中共有73项为中国研究,各专场分布情况分别为:口头摘要专场为32项,摘要速递专场为33项,临床科学研讨会为8项。就摘要重磅程度而言,广受关注的LateBreakingAbstract中,中国研究为11项。数量和占比相比往年都有明显提升。
港股通创新药ETF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合计占比超72%,龙头属性突出!
港股通创新药ETF特点鲜明:
更纯粹的创新药;
更低估的创新药
底层资产是港股,可以T+0交易!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场外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