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财 >

十年数据分析显示:兰州新区气候环境更加舒适宜居

更新时间:2022-11-28 22:16

  街道更绿,雨水更多,风更小了,气候更温润,这是兰州新区居民对生活环境近年来变化的最直观感受。

  新区近10年平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图。

  这一感受,在兰州新区应急局关于新区近10年主要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分析中得到鲜明印证。结果表明,新区近10年来,平均气温、地面温度呈上升趋势,城区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且尤其近5年下降明显;极端高温下降1.5℃,极端低温升高2℃,说明近10年新区水域面积、绿地面积增长明显;近10年的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逐年增加趋势……

  近日,新区应急局在重建新区30年气象资料成果《兰州新区气候图集》的基础上,对辖区区域气象站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调研、环保监测、暴洪监测等数据,完成了新区近10年主要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分析。

  新区近30年与近10年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对照图。

  结果表明,10年来,随着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气象因子发生了显著变化,区域气候条件明显改善,区域气候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新区生活环境逐年向好。

  兰州新区应急局局长张杰介绍:“随着新区十大生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和辖区内人口增加,进行科学的产业布局,精致地管理城市,高效地利用气候资源,健康的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越来越需要基础气候数据的支撑。只有科学分析新区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才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优化产业布局与发展。”

  新区近30年与近10年平均降水、相对湿度对照图。

  为此,新区应急局与兰州市气象局精诚合作,于2022年初成立了项目组开展新区气候分布特征的研究工作。经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和综合分析,基于地统计插值技术的Kriging法和薄盘样条法TPS最适合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环境的变化趋势,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插值效果,被称为专用气候数据空间插值软件。

  鉴于以上分析结论,项目组采用薄盘样条空间插值法,收集整理了新区周边3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30年气候资料,通过ANUSPLIN空间插值软件,计算得到兰州新区空间栅格化的插值数据,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插值精度,对部分插值误差较大的气候要素值,利用反距离权重法进行残差修正,然后将该结果叠加到通过统计模型回归的结果上,最终得到修正后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制作了1991年至2021年兰州新区每年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湿度、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蒸发等气象要素的分布图集,同时制作了30年的年度、月度气候要素分布图集。同时,以兰州新区气象站为代表的新区气候参证站,对提取到的气候值分别进行30年和新区成立10年来的气候变化分析,填补了兰州新区没有气候资料的空白。

  新区近10年平均气温、地面温度、城区风速变化趋势图。

  新区迈向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如今,走在兰州新区,随处可见街景花圃、绿树成荫,水林相映的景观诠释着生态建设的成果,铺开一幅幅美好生态画卷,也充分说明,城市绿化建设对区域小气候产生了明显改善作用。

  新区近10年主要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新区近10年的平均气温、地面温度呈上升趋势,城区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且尤其近5年下降明显。与前30年相比,平均温度升高0.3℃,地面温度升高1.5℃,平均风速降低0.21米/秒。地面温度升高、城区风速降低印证了新区近10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城市绿化已对区域小气候产生明显改善作用,城区风速逐年下降,地面温度逐年上升。

  近10年新区极端天气逐年减少。新区近10年最高温度呈下降趋势,最低温度呈上升趋势。与前30年相比,极端高温下降1.5℃,极端低温升高2℃,说明近10年新区水域面积、绿地面积增长明显,已经对极端温度产生向好的影响,由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在逐年减轻,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程度在逐年下降,新区抵抗极端温度的能力在逐年增强,新区区域小气候逐年向好且更加适宜居住,更加适合产业发展。

  新区近10年平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变化趋势图。

  近10年的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逐年增加趋势。与前30年相比,年降水量增加10毫米,相对湿度增加2%。新区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变化与全球“暖湿”大背景相吻合,更加有利于开展生态修复和城市绿化工作,广大居民能呼吸上更加清新的空气,体感变得更加舒适,新区已迈向宜居宜业宜游城市。